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慧因隋末唐初 539 — 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627 【介绍】: 隋唐时僧。
吴郡海盐人,俗姓于
年十二出家,事开善寺慧熙法师
隋仁寿中禅定寺,遂为知事上座。
后住京师庄严寺
唐初举十大德之一。
所讲《三论》,皆有文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俗姓于氏
吴郡海盐人。
太常宝之后。
祖朴梁散骑常侍
元显梁中书舍人
并硕学英材。
世济其美。
年十二。
开善寺慧熙法师出家。
年十五。
建初寺琼法师成实。
曾未具戒。
其名誉已被远近。
然心慕禅悦。
乃诣钟山慧晓智瓘请授观法。
又造长干辨法师禀三论。
久之辨遁世远引。
悉以其徒三百馀人委之开导。
三十载
陈太建八年
安居之始忽如坐亡。
但其肢体柔温如故。
经七日而后苏。
其徒请问所以。
徐曰。
试看箱内有何物。
侍者随言看之。
得帛两束。
曰此衬遗耳。
谓始使者引部从丝竹相迎曰。
请法师
继而见有衮冕者肃入曰。
阎罗王也。
即堂上坐夏讲大品般若。
每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
意已经三月矣。
乃复仅尔耶。
噫非妄想颠倒何如。
仆射徐陵尚书毛喜尤归敬。
隋仁寿三年
诏补禅定寺知事上座。
频开三论。
并制疏文。
入国朝。
举十六德纲记僧务。
居其一焉。
京寺故崇菩萨戒。
后进具戒者。
其羯磨法无不依。
左仆射萧瑀刑部尚书沈叔安并钦仰奉承。
于兹二纪。
贞观元年二月十三日
卒于大庄严寺
寿八十有九。
先是戒弟子法仁。
使如法住无令一生空过。
至后夜分整容正坐。
众闻异香满室而已。
及道俗送至城南。
又闻天乐音。
遂塔而树铭焉。
文则萧钧所作也。
仁亦勤学有名。
释慧因
俗姓于氏
吴郡海盐人也。
太常宝之后胤。
祖朴梁散骑常侍
元显梁中书舍人
并硕学英才世济其美。
禀灵温𥙿清鉴俭通。
徽音深靡缁素钦属。
十二出家。
开善寺慧熙法师
志学之年。
听建初琼法师成实。
曾未具戒便齐入室。
慧声广被道众相推。
而欣味静心未指章句。
乃诣钟山慧晓智瓘二禅师
请授调心观法。
定水既清道思逾肃。
师袭宏略曲尽幽微。
而悟言神解独酌标致。
又造长干辩法师
禀学三论。
穷实相之微言。
弘满字之幽旨。
写水一器。
青更逾蓝。
后归静山林。
便以学徒相委。
受业弟子五百馀人。
踵武传灯将三十载
陈太建八年
安居之始忽感幽使。
云王请法师
部从相諠丝竹交响。
当即气同舍寿。
体如平日。
时经七夕若起深定。
学徒问乃云。
试看箱内见有何物。
寻检有绢两束。
曰。
此为䞋遗耳。
重问其故。
曰妄想颠倒知何不为。
吾被阎罗王召。
夏坐讲大品般若。
于冥道中谓经三月。
又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
非夫慈该幽显行极感通。
岂能赴彼冥祈神游异域。
陈仆射徐陵
高才通学。
尚书毛喜
探幽洞微。
时号知仁。
咸归导首。
隋仁寿三年禅定寺
搜扬宇内远招名德。
因是法门龙象乃应斯会。
既德隆物议大众宗归。
遂奉为知事上座。
训肃禅学柔顺诱附。
清穆僧伦事等威权。
同思启旦。
又寺初胜集四海一期。
名德相亚通济斯美。
又寔兼之矣。
频讲三论并制文疏。
要约标控学者高奉。
大唐弘运重兴佛日。
举十大德当其一焉。
以身御法不令而行。
让以得之屈己成务。
故京寺宿望心敬遵承。
咸崇菩萨戒师。
后进具戒者。
无不依而羯磨。
左仆射萧瑀
器局贞亮玄风凝远。
刑部尚书沈叔安
温彝弘雅达信通神。
并崇仰钦承于兹二纪。
定慧两明空有兼照。
弘法四代常显一乘。
而莫竞物情怒无色。
故游其道者莫测其位。
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大庄严寺
春秋八十有九。
未终初夜告弟子法仁曰。
各如法住。
善修三业无令一生空过。
当顺佛语勿变服扬哀。
随吾丧后事不可矣。
乃整容如常。
潜思入定于后夜分正坐而终。
咸闻异香满室。
遂迁坐于南山至相寺
于时攀辕扶毂。
道俗千馀送至城南。
又闻天乐鸣空。
弟子等为建支提塼塔。
勒铭封树。
萧钧掣文。
仁是乡人少所供奉。
清净身心修行念定。
卑弱著性有名门学。
僧慧因
善三论及法华金刚经。
常为讲说。
至德中黄昏时见一人入门云。
请法师
遂僵仆。
惟心顶煖七日却苏。
云初随使者至一城。
极甚宏丽。
入见王从数百人。
下殿至阁门。
拜曰。
弟子不幸主世名禄兼治罪。
甚用为苦。
闻上人善讲金刚经。
幸为敷析。
于是就坐讲毕。
王施绢三百匹。
遂令送归。
次见一讲堂。
有百馀僧。
相与谈论。
初极礼法少时各争竞。
于手指上各生铁爪。
共相拿掴血肉涂地。
牛头巨卒以火燎之。
尽成灰粉。
须臾又复本身。
惊惧却苏蹶然而起。
绢已在匮与前数同。
遂得此施作功德。
自此更不讲说。
惟持经而已。
姓于
吴郡海盐人。
太常宝之后胤。
祖朴。
梁散骑常侍
元显
梁中书舍人
并硕学英才。
禀灵温裕。
十二出家。
琼法师授成实。
曾未具戒。
便齐入室。
乃诣钟山慧晓智璀二禅师
请授调心观法。
定水既清。
道思逾肃。
又造长干辨法师
禀学三论。
穷寔相微言。
辨后归静山林。
便以学徒相委。
受业弟子五百馀人。
踵武传灯。
将三十载。
陈太建八年
安居之始。
忽感幽使云。
请法师
部从相諠。
丝竹交响。
当即气舍。
时经七夕
若起深定。
学徒问。
乃云试看箱内。
见有何物。
寻检有绢两束。
曰。
此为䞋遗耳。
重问其故。
曰吾被阎罗王召夏坐。
讲大品般若于寔道中。
谓经三月。
又见地狱众相。
五苦次第。
悲夫慈该幽显。
行极感通。
岂能赴彼冥圻。
神游异域。
隋仁寿三年
禅定寺
搜扬寓内。
远招名德。
遂奉知事上座。
频讲三论。
并制文疏。
要约标控。
学者高举。
大唐弘运。
重兴佛日。
举十大德。
当其一焉。
定慧两明。
空有兼照。
弘法四代。
常显一乘。
而莫竞物情。
喜怒无色。
故游其道者
莫测其位。
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
卒于大庄严寺
春秋八十有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虞世南隋末唐初 558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起居舍人
太宗时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秘书监,封永兴县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排行七
文章婉缛类徐陵
建安王法曹参军
,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
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少受学于顾野王
为文祖述徐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
,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
李世民建德,引为秦王参军,转记室,掌文翰。
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
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世南字伯施
越州馀姚人
历官陈隋。
复事窦建德
入唐为秦府参军
累转秘书监
永兴县
年八十一卒。
礼部尚书
谥曰文懿
图像淩烟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
……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
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
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
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
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
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
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
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
……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
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
’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
’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
”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
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
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
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褚亮隋末唐初 560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其先居阳翟字希明
褚玠子。
少博览图史,能诗。
年十八,为南朝陈仆射徐陵陈后主称赏,擢尚书殿中侍郎
隋时太常博士,坐事贬。
入唐,授秦王府文学
太宗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
致仕归,卒年八十八。
谥康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0—647 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
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18岁访徐陵,商榷文章,深为惊异。
陈后主闻而召见,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归唐,初授秦王文学,预文学馆十八学士之列。
太子舍人太子中允
贞观中,为弘文馆学士,迁散骑常侍进封阳翟县侯
卒,赠太常卿谥曰康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太宗朝宫廷诗人,与虞世南齐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亮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褚亮560-647),字希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幼警敏能诗,江总等服其工。
,为尚书殿中侍郎
,大业中太常博士,坐与杨玄感善,贬西海郡司户
薛举僭号陇西,以黄门侍郎
灭,从秦王李世民还京,授秦王府文学,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中,累迁员外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致仕,终老于家。
有《褚亮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其中杂有在隋之作。
字希明
杭州钱塘人
初授秦王文学
预十八学士之列。
贞观初宏文馆学士
通直郎散骑常侍
十六年封阳翟县侯
卒年八十八。
太常卿
谥曰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
喜游名贤,尤善谈论。
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
陈叔达隋末唐初 572 — 63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达 582年—589年 陈宣帝第十七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 【介绍】: 唐人字子聪
南朝陈宣帝第十六子。
封义阳王,历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
入隋久不得官。
炀帝大业中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
李渊起兵,叔达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机秘。
入唐,授黄门侍郎、拜侍中封江国公
太宗贞观初,累擢礼部尚书
卒谥忠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 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陈宣帝陈顼第十六子。
在陈封义阳王
十余岁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徐陵甚奇之。
都官尚书
隋大业中,授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
归唐,授丞相府主簿
高祖武德中,进黄门侍郎,判纳言,拜侍中封江国公
太宗贞观中,拜礼部尚书
九年(635)卒,谥曰缪
后赠户部尚书改谥曰忠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叔达太宗朝宫廷诗人,与王绩有交往。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5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5卷,疑误),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0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陈叔达(约573—635〕,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陈宣帝第十七子,封义阳王,官丹阳尹。
年十馀岁,尝侍宴赋十韵诗,援笔而成,徐陵奇之。
,为内史舍人绛郡通守
唐高祖起兵,叔达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机密
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
贞观中,官至礼部尚书,卒。
有《陈叔达集》十五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九首。
叔达字子聪
陈宣帝第十六子。
封义阳王
都官尚书
入隋授绛州通守
高祖义师至绛。
以郡归款。
累官侍中
封江国公
贞观中礼部尚书
九年卒。
谥曰缪
后赠户部尚书
改谥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唐永徽中
会稽永欣寺。
有一僧。
立逝于山门之内。
其将逝也。
谓其人曰。
吾吴之康僧会也。
苟能奉吾遗身于尔伽蓝。
则顾为福。
且未慗。
其人因坚以胶漆而迁祠之。
其灵迹之著。
至于今不衰。
初寺尤苦军旅屯寓。
娶妇产子。
杀羊豕。
植韭
污蔑甚。
李公若初方廉问闽。
忽僧有自会稽谒者曰。
越于浙东为大藩。
君侯行将领之。
其教条之下。
愿必尽屏旧习。
而军旅之寓佛寺。
最为急务。
幸君侯之留意焉。
公诡曰。
诺。
未几果有是命。
俄而入寺睨之曰。
此非预言今日之除者乎。
应验若此。
凡所授记。
敢不听。
于是顿绝其弊。
会昌六年
永欣毁迁遗身于大善寺
昙休律师
创堂宇。
治供具。
乡里之祈福禳灾者。
举归焉。
世号超化大师
其前身行事。
史有传。
释后僧会者。
康居国人也。
吴赤乌年中谒大帝。
初吴人未识僧形。
止曰胡人入境。
乃祈舍利。
已令帝开悟末主天纪四年
尸解真身隐焉。
至唐高宗永徽中见形于越。
称是游方僧。
而神气瑰异眉高隆准。
颐峭眸碧而瘦露奇骨。
真梵容也。
见者悚然罔知阶位。
时寺纲紏诘其厥由。
骂而驱逐行及门。
乃语之曰。
康僧会也。
苟能留吾真体福尔伽蓝。
躧步之间立而息绝。
既而青目微瞑精爽不销举手如迎揖焉。
足跨似欲行焉。
众议偃其灵躯窴于窀穸。
人力殚矣略不倾移。
虽色身坚牢而彊事胶漆。
迁于胜地别立崇堂。
时越人竞以香华灯明。
缯䌽幡盖果实衣器。
请祈心愿。
多谐人意。
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
其妇女生产兵士荤血触污僧蓝。
人不堪其淹秽。
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
且曰。
君侯即领越之藩条。
托为迁之军旅语罢拂衣而去。
寻失踪迹。
李公喜而骇。
且记其言。
后果赴是郡。
及上事讫便谒灵迹认于时言者则斯僧也。
命撤军家勒就营幕。
又疋妇夜临蓐席。
且无脂烛。
邻无隙光。
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
其夫旦入永欣。
貌即是授火救产厄之僧。
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
会昌毁永欣也。
唯今大善独留号开元矣。
遂移会身入是寺中。
大中之后有昙休律师
别创堂宇广其供具。
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
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
感应[月*(夸-大+八)]蚃。
各赴人家不可周述
今号超化大师
永徽至今未尝阙其供施焉。
沙门虚受为碑纪述焉。
系曰。
蔡邕张衡后身。
智威徐陵前事。
验皆昭晰理且弗虚。
至于圣人功用自在此亡彼出。
利见无方。
僧会捐世既遐来化越。
立逝屹然异中之异。
苟非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孰能预于是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威初唐 ? — 6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 【介绍】: 唐僧。
处州缙云人
俗姓蒋
家世业儒,年十八出家,投天台山国清寺章安为师。
受具足戒。
高宗上元元年,居轩辕丹山法华寺传教,号“法华尊者”。
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
以法传慧威时称智威为大威慧威小威
富有辞藻,有《桃岩寺碑》、《头陀寺碑》。
天台宗六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缙云蒋氏子。
少出家千轩辕黄帝丹山
未几。
负笈往依灌顶禅师沃州石城寺
天台止观之学。
然才藻富丽。
作桃岩寺头陀寺二碑。
为文人所传诵。
识者以为徐陵后身云。
释智威
姓蒋氏
缙云人也。
颖脱尘蒙心游物表。
少事师于轩辕氏丹山
天台宗教盛。
遂负笈往沃洲石城寺
灌顶禅师求请心要。
既而得一融道体二居宗。
慧方均寂照相半。
虽云自了急在利他。
天与多能富有辞藻。
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
气度相表。
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
时传徐陵后身。
其利智雄才断可知矣。
释慧威
姓留氏
东阳人也。
总角之年露其旧习。
抉开爱网。
径入空门。
不滞一方仍参三益。
缙云威禅师盛行禅法。
裹足造焉。
刻志忘劳睹墙奥。
一日千里罔不推称。
至有成业时谓小威
然其乐静居山罕交人事。
指教门人不少。
杰出者左溪玄朗常修止观匪弃光阴。
说与行而并驰。
语将默而齐贯。
落落然汪汪然。
人无得名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朗唐 673 — 7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
乌程人字慧明
俗姓傅
九岁出家。
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
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
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
有《法华经科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人。
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
遂占藉婺之乌伤
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
母葛氏梦。
乘羊车行虚空中。
寤有妊。
逮产笑而不啼。
甫九岁即出家。
依师诵竺典。
日能覆习七纸。
如意元年。
五月十九日。
诏度配居清泰寺。
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
学贯毗尼。
后于经论。
无不研究。
而尤善涅槃。
稔闻天台宗旨之妙。
乃诣东阳天宫寺
慧威师止观法门。
遁迹左溪岩中。
世因以为号。
发愿期生兜率。
尝于寺之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偶焚香敛念。
辄感五色神光。
观者群拥。
时有盲狗。
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
怜之为忏悔。
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
壑。
诲饬徒众。
日不怠。
疏衣粝食。
四十馀年。
无小变。
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
缮治像设。
复砖累二塔。
而所居之规抚益。
备。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以微疾终。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灵舆塔之岩中。
其平生所著。
法华经科文二卷。
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
道遵道原清辨等。
释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梁大士翕之六代孙。
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
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
殆乎产蓐亦如初寐。
觉后心轻体安。
婴儿不啼唍尔而笑。
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
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
旋学律范。
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虽有章疏。
判断未为平允。
往在会稽妙喜寺
印宗禅师商确秘要。
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
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
可以趣一理。
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
禀承括州智威
时传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
亲附之不患贫苦。
达法华净名论止观禅门等。
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
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
无不该览。
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
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
唯十八种十二头陀。
左溪岩。
因以为号。
独坐一室。
三十馀
麻纻为衣粝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
乃构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乃焚香敛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
时有盲狗来至山门。
长嗥宛转于地。
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
不踰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出山暂居城下。
辞疾仍归本居。
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
一郁多罗四十馀年。
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
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
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
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砖塔。
缋事不用牛胶。
悉调香汁。
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顾谓门人曰。
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岩所。
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
净安寺慧从。
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业寺守真。
苏州报恩寺道遵
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
龆年慕道志意求师。
不踰三年思过半矣。
行其道者号左溪焉
第其传法号五祖矣
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
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选名德为师。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
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甫唐 712年2月12日 — 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70 【介绍】: 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
杜审言孙。
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
后居困长安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
安禄山乱起,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
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
后依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
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名篇甚多,为世传诵。
有《杜工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770 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
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祖父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郎,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曾起积极作用。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
青年时代正值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
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
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
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
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不受,旋改右卫府兵曹参军
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杜甫亦陷其中。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
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
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又称杜工部
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2年,作诗430多首。
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
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
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岳阳之小舟中。
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系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其中以蔡兴宗、鲁訔、蔡梦弼、单复所编年谱及黄鹤所撰《年谱辨疑》影响较大。
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颇详,可参考。
杜甫现存诗歌1440余首。
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
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
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全面深刻,故后人誉之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之艺术风格。
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工部墓系铭》)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
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
迄清以前之专门著述,今存者尚有200种左右。
版刻流传最广泛者,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
辛亥后近人之有关专著,亦达200余种之多。
全唐诗》编为1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自曾祖居巩(今河南巩县)
早年漫游吴越
进士落第,复游齐赵。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同游梁宋、齐鲁
五载,入长安,应试落第,遂居留长安,进《三大礼赋》,又投诗干谒权贵,十五载,始得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叛军陷两京,被俘困长安
至德二载夏,间道奔肃宗行在凤翔,授左拾遗,上疏救房琯
乾元元年,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二年弃官经秦州同谷,至成都,营草堂寓居。
宝应元年蜀乱,流亡梓、阆诸州。
广德二年成都
严武剑南西川节度,荐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卒,蜀中乱,离成都经云安至夔州
大历三年正月出峡,经江陕、公安漂泊至湖南,转徙于、衡诸州间。
五年,病卒。
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杜甫是“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有《杜甫集》六十卷,已佚。
大历中樊晃集其诗编为《小集》六卷,亦佚。
宋王洙重编《杜工部》二十卷、补遗一卷行世,为后世各种杜集祖本。
全唐诗》编诗十九卷。
字子美
襄阳人
河南巩县
天宝初进士不第。
十三载献三大礼赋。
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
宰相试文章。
河西
不拜。
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禄山京师
河西
肃宗彭原郡
右拾遗
上元二年
严武成都
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永泰二年卒。
年五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
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杜逢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
开元间,稍裁以雅正。
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他人不足,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
后人师拟之不暇,矧之乎?
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及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大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
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
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
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潜溪诗眼》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
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
然后世学者。
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
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
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子美诗奄有古今。
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遁斋闲览》
或问王荆公云: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之才格词致不逮也?
公曰: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
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
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
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
“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
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
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
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
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
要曰:无露句耳。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
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
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
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
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
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
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继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胜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
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
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
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选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
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
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
沉郁瑰琦,巨丽超逸。
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
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
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诗源辨体》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
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
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杜诗详注凡例》
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
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
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
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
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
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
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
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唐诗别裁》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唐诗别裁》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
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唐诗别裁》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杜诗镜铨》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
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杜诗镜铨》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也。
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
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
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
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
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岘佣说诗》
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
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廓。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
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家评论,以此赅焉。
《唐宋诗举要》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
杜老五言长律,开阖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
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康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代宗大历前后在世。
刘长卿为友。
睦州江东时,长卿为诗送之。
编选《玉台后集》十卷,以续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收录梁陈至唐玄宗天宝间诗人二百零九人诗六百七十首,并收自作诗八首。
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天宝年间,续徐陵玉台新咏》,收录梁萧子范迄唐张赴209人诗670首,编成《玉台后集》。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前后,出使江东刘长卿有《严陵台送李康成江东使》诗。
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文献通考》卷二四八引刘克庄语。
康成自选诗8首,载入《玉台后集》,其《河阳店家女》一首长达52韵,“若欲与《木兰》、《孔雀东南飞》之作方驾者。
”(《文献通考》引刘克庄语)《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2句。
唐诗汇评
李康成,生年年里贯均未详。
刘长卿有《严陵台送李康成江东使》诗,知二人同时。
曾编选自梁萧子范以下至唐张赴二百零九人所著乐府歌诗六百七十首为《玉台后集》,以续徐陵玉台新咏》,并自载己诗八首,已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残句二。
康成
天宝时人
尝使江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神皓唐 71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791 【介绍】: 唐僧。
吴郡人字恒度
俗姓徐
南朝陈徐陵七世孙。
幼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出家。
初进具于兴大师,通《律钞》于昙一
后十讲《律钞》,五升坛场。
肃宗乾元初为大德,住开元寺讲戒律,从学者均一时闻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恒度
姓徐氏
八代祖。
摛。
齐景陵王西邸学士
子陵
梁尚书左仆射
有文章。
庚子山齐名。
陈亡佐治吴邑
遂家吴。
吴产也。
姿性耿介。
矫矫欲脱俗。
寻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
出家。
天宝六年
诏精择脩洁者。
每州许度三人。
获隶籍包山福愿道场。
初从兴大师进具。
后读南山律钞于昙一大师
未几。
复归隐包山
乾元初
诏以天下二十七寺。
各选大德七人。
使长讲律法。
众请住开元寺
晚年究心圆宗别置西方净社诵法华经九千馀部贞元六年十月疾。
至十三月疾亟。
顾谓弟子维亮曰。
必归我于洞庭置塔。
是夜天无云翳。
而星陨如雨。
遂卒于开元寺
寿七十五。
腊四十三。
其窆也。
霅昼作碑颂。
释神皓
字恒度
姓徐氏
八代祖摛齐竟陵王西邸学士
子陵梁尚书左仆射
其文与庚子山齐名。
陈国亡。
因佐吴邑
遂家姑苏
乃为吴郡人也。
天性耿洁风韵朗迈。
幼负脱俗之姿。
寻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出家。
天宝六年降版诏精择真行一州许度三人。
居荐首。
因隶僧籍于包山福愿道场。
初进具于兴大师
次通律钞于昙一
后士讲律钞。
五升坛场遂乘舟归包山
使野叟诛茅山童扫石。
逍遥栖息旋增修屋宇。
乾元元祀有诏天下二十七寺。
各奏大德七人长讲戒律。
因请住开元寺
欲果其愿且惧简书。
遂僶俛从命。
奉戒弟子开州刺史陆向前给事中严涚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太真大理评事张象钦风弟子前廉史亚相李栖筠
请纲任海隅
一邑缁伍三变至于道。
末年工于圆宗。
别置西方法社。
诵法华经九千馀部。
贞元六年十月开元寺遇疾至十二月顾嘱弟子维亮曰。
我弃世后可归洞庭故山置塔。
说法而终。
是夜琉璃色天星霣如雨。
西方兆眹密现于前。
春秋七十五。
僧腊四十三。
门人维亮。
有文有道独步当时。
执师之丧不以證而废教也。
传法弟子道超灵俊道浚道棱维让维诚。
皆一时英迈。
霅昼为坟塔碑颂美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